当前位置:搞趣网 >华硕弘道系列台式机助力数据要素驱动西南大学数智化变革

华硕弘道系列台式机助力数据要素驱动西南大学数智化变革

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2020年6月,学校深化机构改革,设置成立新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在数据要素驱动下,推进高校数智化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jpg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贾韬教授提出在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学校数据的过程中,想要管理好数据,首先要搞清楚数据的定义。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AI时代的重要资源,但如果对数据的理解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在价值层面上,数据是资产,但在管理层面上则不然。

在西南大学,每年绩效考核及职称评选都要用到老师的论文,科研系统会根据中科院分区,为老师的论文自动评级。然而,科研部门采用“前评价”方式,而人事部门采用“后评价”,这导致了同一数据在不同业务中的不同解读。因此,贾韬认为,数据即业务——数据由业务定义,不同的业务中,同一个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数据由业务保真,没有下游业务的约束,上游数据就不会准确。

在西南大学的数据治理中,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模式,即由后端业务提出需求,然后再梳理所需的上游数据,通过数据流动完成业务,形成一条完整准确的数据线条,再由一条条的线条最终织出学校整体的数据资源。这样的路径,一开始可能会显得有点慢,但非常稳。

数据只是高校管理的诸多维度之一。如果对高校业务做详细的拆解,就会发现两个近乎独立的维度——数据和审批。数据维度方面,师生经常需要反复填报等工作,因此不少高校会大量使用数据中台、一表通办等系统,以解决数据维度问题。审批维度方面,由于高校经常会有大量内容简单但需要不断跑各部门签字盖章的审批表、申请表,因此数字化赋能可有效帮助解决该问题。高校中几乎所有管理工作都可以从以上两个维度去拆解,有些业务可能只需一个维度。

在西南大学,口号是“非必要不填表,一件事一次办”,正是对数据和审批这两个维度完成的数字化赋能。通过数据治理,建设数据中台、一表通办系统解决数据维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构建全校人员角色库,配合表单系统,实现线下流程线上化。

2.jpg 

在这一过程中,IT基础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华硕作为全球知名的电脑品牌,致力于为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稳定的生产力平台,助力校园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实际应用中,西南大学广泛使用了华硕弘道台式机D7系列。该设备搭载了酷睿i7处理器和RTX30系列高性能独立显卡,显著提升了学校信息中心在数据管理和审批流程中的效率,使得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更加流畅,减少了师生的工作负担。

此外,华硕弘道台式机D7系列的512GB和1TB高速固态硬盘配置,能够满足学校在特定时间内集中进行多个填报审批工作的需求。这款设备可以同时安装大量业务系统和填报审批软件,支持多个流程业务并行处理,进一步优化了“一件事一次办”的校园管理模式。

3.jpg 

贾韬提到,2022-2023年,有关大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AIGC。在AIGC方面,西南大学会先静观其变。然而,开源大模型的出现,可以实现本地化部署,做垂直领域的应用,这是一项非常能落地的技术,特别是RAG,检索增强生成,让信息检索的门槛一下降低了。

目前,西南大学在用chatglm做本地大模型应用,目标是做成一个西南大学“百事通”。现在,学校已经将400多个规章文件、100多G的网页内容,都交给模型去做向量化数据库。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应用和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过程中,拥有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撑的PC设备必不可少。华硕弘道台式机D7系列凭借其内置的高性能主板和全固态电容,提供了卓越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能够轻松应对AI大模型的生产、存储、索引和分析任务,助力西南大学在数字化建设中持续深化软硬件协同。

不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数据和服务等岗位,华硕弘道台式机D7系列以其出色的性能配置,提供了稳定、流畅且长期的系统运行,全面满足高校的多任务需求,适应各种办公场景。

4.jpg 

贾韬认为,当前数字化技术快速迭代,需求不断催生,高校应该更好地发挥在数字领域的高地引领作用,做新型数字产品的试验田,向青年一代展示和推广新型数字产品。例如,西南大学在推广数字人民币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对接国家在数字人民币推广上的战略布局和需要,找到校园卡充值这样一个小切口,让数字人民币“抢占”了微信、支付宝的生态位,成为唯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面向未来,西南大学将在管理流程方面实现数字化,通过业务部门直接获取数据,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教学方面,未来西南大学将会实现整个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的沉淀。学校已经在做全校所有教室的录播化改造,以此方式将资源沉淀下来,再通过成熟的语音转文字等技术,将教学内容做更好的检索,让大模型来帮助学生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大模型去帮助学生去更好地学习。

贾韬认为,信息化部门在未来可能需要承担“实验员”的角色。对于AI等很多新技术而言,能否用到学校这都是未知的。很多公司所提供的AI产品到底能做多好?或者说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才能够认为是做得好?这些都需要信息化部门去评估。未来信息化部门在推进催生新产业或新服务方面意义重大。

5.jpg 

从事数字化转型事业近10年,贾韬深刻体会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早在 2015 年的时候,深度学习都还没有出现,而今天,所有的 AI 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所以,我们也看到了AI 在过去 10 年的时间飞速发展的变化以及不断落地应用。因此,不论是CIO群体还是信息化数字化领域同行而言,都需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以确保能随时应对外部变化,积极迎接新挑战新变革。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搞趣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搞趣网认同其观点。